《神雕侠侣》漫谈之三:张君宝出来干什么?—兼议金庸长篇小说的主人公设置
《神雕侠侣》最后一回《华山之巅》中,临近全篇结束,却出现了两位新的人物:觉远和张君宝师徒。特别是张君宝,为这个年轻小子,金庸写了洋洋洒洒一大段文字,细述他与尹克西缠斗索取《九阳真经》的过程,期间,杨过还传授了他三个招数,迥乎不像一个龙套人物。都到《神雕侠侣》最后了,张君宝出来干什么?
目送神雕侠侣
很明显,觉远和张君宝的出现是为了引出射雕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倚天屠龙记》中的一个关键元素——《九阳真经》。但是,引出《九阳真经》觉远一人足矣,为何却还要加上张君宝—这个后来的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张三丰?我以为,其中还暗藏着金庸的另一层深意,那就是引出《倚天屠龙记》的主人公,准确地说,是《倚天屠龙记》初始构思时的主人公—张三丰!
对,我的观点就是:《倚天屠龙记》主人公最初的设定原是张君宝(即张三丰,下同),但因某种原因,金庸在写到第二回时,临时变了主意,将小说的主人公最终改为了张无忌。
首先来看看金庸长篇小说的主人公都是如何出场的。
《书剑恩仇录》中,第一回第一页出现了主要人物李沅芷,然后故事围绕李沅芷和他的师傅陆菲青展开,但全书的主人公却是在第三回才出场的陈家洛。《碧血剑》中,第一回中首先出场的张朝唐连主要人物都算不上,他只是用来引出全书的主人公袁承志,袁承志首次露面在第二回。《射雕英雄传》中,第一回讲的是郭啸天和杨铁心的故事,而郭啸天的遗腹子郭靖才是全书的主人公,他在第三回降生于世。《神雕侠侣》第一回的出场人物众多,李莫愁和程英、陆无双率先出场,还有黄药师的悄然一现,然后武三通、武三娘、武修文、武敦儒、陆立鼎、郭芙、柯镇恶等人悉数登场,使第一回迅速进入了一个小高潮,而全书的主人公杨过却在第二回出现。《飞狐外传》中,第一回由徐峥、马春花和商宝震引出故事,全书主人公胡斐虽然也在第一回出场,但已是在第15页(三联版,下同)了。《倚天屠龙记》中,第一回中首先露面的是郭襄,然后是觉远和张君宝,而全书的主人公张无忌则远远的在第七回才诞生。《天龙八部》全书共有三个主人公,段誉在第一回第一页出场,萧峰(乔峰)在第十四回首次露面,虚竹则是在第二十九回首次出场的。《笑傲江湖》中,第一回第1页主要人物林平之率先出场,围绕林平之敷衍了两回的故事,然后引出了血雨腥风的江湖,而全书的主人公令狐冲到第五回才神龙初现。《鹿鼎记》中,第一回首先出场的是黄宗羲,由其交代了时代背景,此回末,顶着英雄光环的陈近南闪亮登场,然而他也不是主人公,全书的主人公原来是在第二回才出场的韦小宝。
由此看出,在金庸的长篇作品中,主人公基本不会在第一回里出场,首先露面的重要人物也基本不会是主人公。
金庸是深得中国古典文学三味的。古典文学行文含蓄蓄势,不开门见山,讲究草蛇伏线、灰延千里,主人公的出场一定是在做足铺垫之后。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往往全书的第一回是“楔子”,在第二回才进入主题。金庸的长篇小说就充分体现出了这些特点。
说到这儿,各位看官可能马上会发觉,《天龙八部》的主人公设置不符合这个规律。确实,《天龙八部》的三主人公设置非常奇特,这在金庸的作品中是绝无仅有的。我分析,金庸的本意其实只有一个主人公。段誉在第一回第一页的第一个场景就出现,恰恰说明段誉不是主人公。那主人公是谁呢?在第一部里,第九回(P328)说到了这样一句话“北乔峰,南慕容”,第十二回中又二次提到,这就是在铺垫,全书主人公当然是当时还叫乔峰的萧峰。有人问了,可为什么在那两处铺垫里,只是浓墨重彩地叙述了慕容复的惊人事迹,而对乔峰是谁却都只字不提?着呀!这正是金庸用笔的妙处所在。这是在用慕容复衬托乔峰,同时制造了悬念。只是这个铺垫有些长了,金庸用去了整整一多部十三回,换句话说,金庸写了个十三回的大“楔子”。当然,这个“楔子”十分的精彩,读者只会觉其短,不会厌其长。那么虚竹是怎么回事?我猜测金庸本意没打算给虚竹那么多的笔墨,只是当时代笔的倪匡信笔游疆,给写飞了。当然,这只是我的推测。从《天龙八部》这个名字和金庸的文前“释名”来看,他就想写一部群戏,所以多主人公也许就是金庸的初衷。但再是群戏,也会有第一主人公,他非萧峰莫属。
细心的读者应该会发现,好像《倚天屠龙记》和《笑傲江湖》也有些怪怪的,主人公出场得太晚了,一个是第七回,一个是第五回。好,渐渐进入正题了。
其实,读过《笑傲江湖》的读者都知道,主人公令狐冲虽然是在第五回《治伤》中才正式出场,但他的名字却已在第三回《救难》中出现(P95),而他“大师兄”的称号和事迹早在第二回《聆秘》中就说到了(P69)。《笑傲江湖》是金庸的倒数第二部长篇小说,包括创作技巧和哲学思辨在内的思想艺术水平已臻高峰,其中主人公出场前的草蛇千里、蓄势铺垫的技巧运用得相当娴熟。第二回,先借助师兄弟之口,使令狐冲的豪爽性情和不拘小节跃然纸上,顺带暗示出他与岳林珊的感情;第三回,风云突变,在定逸师太和刘正风等人的描述下,令狐冲成了一个善恶不分、任意胡为的浪子;接着仪琳出场,讲述了事情的原委,故事再次反转,到第四回《坐斗》时,令狐冲这个顶天立地、嫉恶如仇、足智多谋的英雄好汉的形象已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此时,读者虽未见其人,已深知其人,心向往之了。所以,《笑傲江湖》的主人公写法与设置是深符中国古典文学精髓的,令狐冲的出场一点儿也不晚。
而《倚天屠龙记》却不是这样,它是真的有些怪。主人公张无忌的出场确实是太晚了,而且之前毫无铺垫。
《倚天屠龙记》第一回,由郭襄引出了张君宝。第三回一开篇竟然就已是七十多年后,“花开花落,花落花开。少年子弟江湖老,红颜少女的鬓边终于也见到了白发。”新的一代人物出场,由俞岱岩引出了张翠山,于是从第三回到第六回全然就是张翠山的故事,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直到第七回第240页,张无忌才诞生于世,之前全无铺垫,要硬说有,只有同是第七回的第236页上,殷素素说出了自己怀孕的喜讯,这勉强可算。到第十回时,全书的叙述中心最终转到了张无忌身上,此时全书已过去了四分之一。
《倚天屠龙记》的这种主人公出场设置既不符合金庸的创作惯例,也未见其有何精妙和必要。于是,我产生了一个大胆的猜测:《倚天屠龙记》最初设定的主人公不是张无忌。那会是谁呢?金庸的惯例是“主人公就在前三回”,联系到《神雕侠侣》最后一回的内容,这个原定的主人公就呼之欲出了,他就是张君宝、即张三丰了。
在《倚天屠龙记》前两回中,张君宝完全符合全书主人公的写法。
首先,张君宝不是第一个出场的人物,而且是由重要人物引出。郭襄到少林寺寻访杨过,巧遇觉远,提到张君宝,于是,随着“多谢姑娘关怀,小的在这儿”的应答,张君宝出场,这是在第一回的第11页。其次,张君宝是在做足了铺垫后才出现,这个铺垫伏笔早在前一部书《神雕侠侣》的最后一回就埋下了。其三,张君宝是以一个少年的面目出场的,给他日后的成长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好的长篇小说,其主人公一定要有成长,武功上的还在其次,更主要的是在性情和思想上的成长。金庸的主人公基本都有某些方面的成长,当然,《书剑恩仇录》中的陈家洛是个例外,这与金庸创作伊始的不成熟有关,据说在新修版中,陈家洛有了一些成长。所以金庸以少年面目写起张君宝绝非偶然。其四,在第二回中,张君宝迎战何足道,然后风云突变而逃出少林,开始了“孤单寂寞”行走江湖的生涯,故事中心自然而言地转到了张君宝身上,这是一个经典的主人公出场写法。想当初我第一次读此书时,看到第二回最后,张君宝“仰天长笑”突然就变成了张三丰,心中很是愕然,“咦,这不是故事的讲法呀。”翻过一页后,看到了“宋朝之亡至此已五十余年”字样,更是怅然若失,“不讲张君宝和郭襄了?”实际上,大部分读者看到前两回时,都会把张君宝和郭襄当成故事的主人公,这是金庸的行文所暗示的。最后,张君宝是一个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将他作为主人公是一个很有意思、很有写头的事。
反出宝刹少林
综上所述,很可能金庸的原意是想将张君宝即张三丰作为《倚天屠龙记》的主人公。但为什么突然改了呢?也许反而就是因为张君宝是一个历史人物。虽然张君宝即张三丰的事迹在史料中记载有限,而且传说较多,但毕竟是个真实历史人物,演绎起来一定会有所顾忌,创作难以挥洒自如。金庸作品中,历史人物很多,但主人公都是虚构的。可能金庸想进行一次新的尝试,但甫一动笔,便觉难度非小,而马上放弃了。
从《倚天屠龙记》第一部的情节发展来看,似乎在写到第二回末决定改变主人公时,金庸还并未想好新的主人公是谁;甚至到第六回王盘山岛一节时,都没有确定主人公的最终人选。有读者说了,也许金庸就是要慢慢道来。但既然金庸能在第二回最后用两页文字就迅速收尾张君宝的故事,为什么还要慢慢地再写四回才引出张无忌?我想金庸绝对有能力在第三回编出个好楔子快速引出主人公,毕竟已经是第三回了,更关键的是,随后的这四回中没有对张无忌做任何铺垫。别和我说:张翠山与殷素素两情相悦就是在铺垫张无忌的降生!《射雕英雄传》中,郭靖和黄蓉从第七回就好上了,可到最后一回也没生出个孩子不是?于是又有读者说了,也许金庸在放弃张君宝之后,是想写张翠山,只是后来又变了。这个说法有点儿道理,从第三回到第十回的小说结构和写法上看,张翠山确实是有主人公的架势,但他作为主人公有一个很大的缺欠,就是这个一出场就已是赫赫威名的武当张五侠,太缺乏后续发展空间了,即成长性不强。我想,金庸在第一笔写张翠山时,就没想过把他当主人公。
更可能的是,金庸在从第三回到第六回时,边写边构思,写着写着后续的大框架才最终成型。文中一些端倪提供了一定的佐证。如第五回写到谢逊出现在王盘山岛时,连张翠山和天鹰教坛主白龟寿在内的众人都不知谢逊其人,这就有些奇怪,以后文所述谢逊做出的那些惊动武林的一系列大事和他与天鹰教的渊源,不可能这些人都不知道谢逊是谁。在第九回中,俞莲舟说到:“各门各派中深于智谋之人便连带想起,那谢逊本是成昆的唯一传人……”(P298)这就更说明谢逊当时是闻名武林的。再如第七回中写道“谢逊少年时原是猎户,他号称“金毛狮王”,驯兽捕生之技,天下无双”(P244),从此句可以看出,似乎“金毛狮王”的绰号与明教无关。所以,写到第七回时,可能连明教这个本书重要的大关节,金庸都还没构思完全呢。当然,这更是我的猜测。
其实,张君宝三丰仍然是《倚天屠龙记》中的十分重要的人物。从“字作丧乱意彷徨”到“百岁寿宴摧肝肠”,再到“太极初传柔克刚”,直至“不识张郎是张郎”,这些用在张三丰身上的浓墨重彩,使他成为了全书背后的灵魂人物。这有些像《碧血剑》中的袁崇焕,是金庸“不写之写”的主人公。
心伤爱徒蒙难
也许,全书的最后一个回目透露出了金庸的良苦用心。
哎,不识张郎是张郎!
咦,我这篇文章的名称是否应该改为“《倚天屠龙记》漫谈”?
*:压题图是我的香港明河社1976年初版、2009年第31印《神雕侠侣》。